早上7時多已在5樓甲板集合,為觀看遊輪進入巫峽作準備。原來進入巫峽便等於進入了重慶直轄市。導遊向我們講解,在三峽工程施工前,重慶是由四川管轄的,為了易於管理,工程開展後,重慶便變成直轄市。整個三峽大壩工程共遷徙了113萬人,當中9成是重慶市民,除部分受影響市民可以原區安置外,大部分市民均要搬遷到其他省市,如湖北、四川,甚至廣東,所以重慶居民多認為在三峽大壩工程中他們是遭殃的一群。
清楚看到水漲時的水位
|
看過巫峽,吃過早餐後,我們便登上觀光小船遊覽巫山小三峽,整個行程約3小時,導遊為我們介紹沿岸景觀,沿岸不時看到一些小平房,這些小平房是政府建造以安置當地受影響居民的。由於工程令水淹超過100米,可以原區安置的居民便居於政府建的這些小平房,但據導遊所講,這些三層高的小平房多半只有老人居住,年輕人多到外地工作,找尋機會。
政府為遷徙居民建的小平房 |
曾放置懸棺的地方
|
導遊也跟我們分享重慶居民遷徙的一些小故事。當中的一個故事令我很感動,一位90多歲的老婆子,她住在沿岸的小鎮上,在搬遷的一刻,由於她行動不便,便由她孫子背着離開,縣長也來招呼,老婆子流了一面淚,滿臉是不捨之情,縣長便為她遞上毛巾,老婆子沒有用這毛巾抺去臉上的眼淚,反而要她孫子抓一把泥,包在毛巾內,另外,她又要孫子用一個小水桶裝一桶長江水,就這樣帶着長江的水跟泥離開她家鄉。老婆子深知自己年紀大,要回來這片家鄉土地是沒有可能了,為解思鄉情,她便帶走一點水、一把泥,並在離開的一刻向着江面跪下,叩了三個響頭。當天有約4,500居民要搬遷,各人均被老婆子的舉動所感動,紛紛跪下叩頭。可惜的是,老婆子在離開重慶家鄉後三個月便離世。家人根據她遺願把老婆子葬回原居地小鎮,家人更特別把她的墓碑建在江邊,高度低於水位最高處,好讓水漲時,墓碑的一半能夠浸在長江水中,好讓老婆子好好嗅嗅家鄉的氣息。當觀光小船經過老婆子的墓碑時,我心裡真有一點難過!
下午2時左右,我們再一次在甲板集合,看長江三峽中最後一峽,即瞿塘峽,這時天色灰暗,慢慢下起雨來,雨勢越來越大,煙霧迷漫,完全看不清瞿塘峽的景色,但在模糊中還可依稀看到山勢。由於雨勢很大,我們決定不參加自費行程參觀白帝城,而在郵輪上悠悠閒閒地過一個下午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